close
海報

文/木子飛
導演金相辰這部1999年的韓國電影,裡頭講述著四個無所事事的混混青年搶劫加油站,
殊不知老闆早已將鈔票藏起來;於是這樁搶案意外演變成綁架案件,
四人索性留下暫時接管這座加油站,自己賺起加油站的錢,
最後卻演變成黑道份子、機車爆走族以及武裝警察的群體械鬥事件。

整齣戲劇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,演員誇張的動作、荒謬的劇情走向以及角色本身設定,均帶著濃濃的諷刺意味。
角色本身的設定便很有意思,帶頭面不改色的老大其實是一位熱愛棒球的青年,儘管看似憤怒的行為,
其實是有一顆聰明的腦袋與冷靜的判斷力;披頭散髮的青年是一位rocker,只要沒有音樂便會焦慮犯暴力、
俊美的白髮青年熱愛畫畫、最後則是始終拿著大棍子四肢發達的呆子。
這樣子的設定富饒興味,令人想到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風格,各行各業、三教九流的市井人民
,莫名其妙的湊在一起,總在最後發揮所長,攜手度過難關、擊敗最終boss云云….。
正因為如此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兜在一起,才製造出衝突、製造出對立,以及整個情結上的荒謬和笑料。

導演很巧妙的將四位滿腔憤怒的青年,透過字畫、棒球手套、某段旋律乃至於一句罵人的笨蛋,
這些特定物件,清楚的交代了每個人的背景故事,各自的故事,各自的辛酸種種,
都是我們人生某一個片刻的曾經,也因為這些曾經,讓這些乍看憤怒不理性的青年,各個深刻而使人有所共感。

他們為什麼搶加油站?電影初始部份,便開宗明義的表示:因為無聊;因為無聊,
這些成天徘徊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才會起了搶加油站的動機。
但其實導演想表達的並非單純的無厘頭笑鬧,而是在誇張的敘事當中意有所指。
他們不是生來就如此憤怒,他們也曾經有過夢想與理想,卻因為被社會無情的踩踏破碎,
方才使用同樣的方式回報社會。棒球男沒有紅包給教練而無法上場比賽、畫家被父親砸毀的畫、被師長惡意辱罵笨蛋等等,
是因為教育的失常、因為家庭的失當、因為整個社會的冷漠造成這些青年的憤怒。

電影中大量出現鬥毆、摔壞電話、打破玻璃、砸門砸窗等等的「暴力行為」,只要這些「憤青」一出現,非得鬧得人仰馬翻不可。
2011年英國發生了8月暴動,原本的抗議警方執法過當的示威遊行演變成混亂的暴力活動,到處是焚燒的汽車與被打劫的商店,
損失至少超過數百萬英鎊。許多矛頭指向這群年輕人,批評他們是動亂的來源;
但究其原因,這些年輕人並不是吃飽太閒才去搶劫加油站、才去參加示威遊行,或許是這個社會從來不給他們一個被聆聽的機會,
無視於他們的需求、並不尊重個人的差異,他們才得以以這種強制的手段奪取注意,或者是說,重新拿回話語權,定義自己。

儘管是1999年的作品,現在來看卻絲毫不會有代溝。其實若是認真探究貧富差距、經濟、權力、教育等結構上的問題,
往往成為一部嚴肅的電影,而導演運用喜劇片的方式包裝,在哄堂大笑之餘,卻能深刻體會到這些被社會巨輪壓得扁扁的青年,無力消極的憤怒。



arrow
arrow

    文學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